English

救救千万元压库商品

1999-05-23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雪莲 等

在占地26500平方米的大连市日杂总公司友谊库大院里,保管员边开启带锈的库锁,边喃喃自语:“有三年没人进来提货了。”

库房里,成摞的地板革、塑料盒已出现裂纹;锈穿了眼的烟囱和变了颜色的餐巾纸占据了几排库位;已成了“古董”的台秤、杆秤散乱在库房的几个角落……

记者看到的商品明细表,入帐时间最早的已有十多年之久,最短的也有七八年时间,按帐目一算,至少在1000万元左右。

公司现任总经理说:日杂公司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职责是保障全市日杂商品的供应,日杂公司的仓库就必须是个大蓄水池,应有尽有。市场逐步放开后,日杂商品不再是独家经销,商品更新换代之快更是始料不及——头一冬还供不应求的烧木炭火锅,第二冬全被电火锅取代;国家计量器具改革一出台,库存的上千台旧式台秤、杆秤一夜之间变成了“废物”。

商品的使用价值一天天在损耗,占用的资金、利息一天天在增长。

去年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千方百计试图将库存资产盘活。公司从库里拉出6车积压商品到旧货市场,吆喝了两天,只卖出4000元。坐下来一算,如此卖下去,1000万元的帐面资产只能回笼100万元,那空出来的900万元大窟窿怎么填?新班子泄了劲,得等有个说法再干。

据调查,上千万的冷滞商品都是贷款而来,眼看就要血本无归了,银行还在固守这样一种思维方式——帐在那摆着,东西在那放着。

大连“日杂库”反映出的这种现象在全国绝非个别现象。

(《经济日报》99.5.19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